陈晓琳代表:
您在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利用现有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辽宁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和研究,现提出办理意见:
一、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
截止2016年底,辽宁技能劳动者总数460万人,比“十二五”初期增加7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量的10.7%,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521.5万人)的30.1%,虽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标准。但与国内相比,仍占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3.66%,高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3.13%的平均比例;全省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达到95万人,比“十二五”初期增长18.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2%。近年受辽宁经济不景气影响虽有外流,总量稳中有增,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尤其是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增长速度较慢;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制机制。
二、加快推进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
(一)积极出台和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从2013年开始,连续出台了《辽宁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宁省高技能人才振兴实施计划》、《辽宁省加快急需紧缺拔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政策》等12个政策文件。一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实施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集中培养、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战略储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站(室)建设、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高技能人才激励、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七大重点工程。二是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待遇、奖励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明确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的补贴标准和列支渠道等方面形成了政策突破,如辽宁省功勋技能人才享受省级专家待遇,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将享受为期3年的1000元/月补助,通过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按每名技师1600元和每名高级技师30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通过各级政府、企业、单位共同努力,辽宁在职技能人才总量达447万人,初级工、中级工和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数量分别占43%、36%、21%,高技能人才数量比“十一五”同比增长54%。培养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全国技术能手25名。评选出辽宁省功勋技能人才5名、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50名、辽宁省技术能手100名,并通过广泛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事迹,进一步营造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良好氛围。
(二)“以赛促训”推动“岗位成才”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方面的作用,通过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十二五”期间全省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近3000场次,参赛人数突破500万人次,由我厅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主办的全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竞赛成为品牌工程,各有关行业部门也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承办全国性赛事,辽宁连续蝉联全国“振兴杯”青年技工竞赛冠军。幸福杯、新风采杯、迎全运服务业大赛等多项赛事在全省引起重大反响。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竞赛优胜者奖励办法,使优秀技能人才打破年龄、工龄和职业资格限制,通过竞赛脱颖而出。近3年来6000多人通过竞赛晋升为高级工,2000人通过省市各类竞赛晋升技师资格,275名选手晋升高级技师资格。143名优秀选手荣获省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构建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平台
2013年以来我们坚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财政投入,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等振兴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建立1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争取国家资金6000万元。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资金使用及管理标准,建成后每个基地每年将为企业培养2000名左右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二是获批2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建立7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省财政资助每个省级工作站10万元并为每个国家级工作室配套10万元。共争取国家资金和省财政配套支持950多万元。目前全省已建工作室(站)共确立创新课题87项,创造经济价值4.13亿元。实施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716项,管理、服务创新项目910项;开展技术培训、“师带徒”活动2.87万人次,新增技术骨干538名;涌现出以崔立刚、仲双宏、张福多、赵林源、佗英良、马秀丽、束滨霞等技能大师领创的一批运行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职工认可度高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站)。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是制定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针对辽宁经济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从规模结构、办学水平、发展活力、服务能力和制度环境等方面,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有效推动了我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步伐,为我省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关于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对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经费筹措与保障,引导、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力量投入及参与职业教育等,明确了政策导向;建立了以综合绩效为依据的职业教育专项奖补制度,有效地督促并引导各市加大职业教育专项投入、落实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三是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指导并支持11所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中启动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实现校企培养技能人才的深度合作。
三、关于推进利用现有资源政策、培养高技能人才措施及做法
(一)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案》精神,积极构建我省产业工人技能体系建设
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党中央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方案》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释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发出了推进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动员令。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着构建我省产业工人技能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技能评价方式及如何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我省更多高技能人才。
(二)弘扬“工匠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省政府已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每年在工匠技师中培养选拔出省政府命名的100名辽宁大工匠,辽宁大工匠由省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企业对评定的工匠技师给予聘期内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岗位技能津贴,并享受省级优秀专家待遇。鼓励企业在制定分配政策时向工匠群体倾斜。引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鼓励并支持企业可优先为本企业培养产生的工匠群体建立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绩突出的工匠群体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仍可继续聘任和享受相应待遇等激励机制。
近期,人社部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已起草《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正在各省广泛征求意见。下一步,将在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技术工人相关保障水平有重大突破。具体地说就是要切实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反映技术工人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探索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实现技高者多得。要研究制定贯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学历等认证渠道,拓宽技术工人成长空间。鼓励企业在休假、体检、培训、带薪学习、国内外研修等方面按照技师参照工程师、高级技师参照高、级工程师确定相关福利待遇。在开展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时,允许技术工人按职位、岗位要求报名参加。要实施技术工人安居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工人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制定技术工人落户政策,放宽技术工人在大城市落户的条件限制。建立优秀技术工人疗修养制度等等。使技术工人有更多获得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不断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我们正按照国家人社部、省政府要求,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国家及省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到位。
(三)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正如您建议中提到:在辽宁省范围内,建立一个数据库,把各专业技能人才、工匠及其对应专业,录入数据库中,企业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培训。您的这个建议提非常好,我们也正着手搭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载体平台建设。一是筹划建立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利用网络载体,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数据库(技能大师、辽宁大工匠),加强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技能技艺培训等;二是积极探索职业培训包开发工作。结合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发展,依据职业标准或企业岗位技术规范,针对某一职业(工种)开发的集培养目标、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大纲等为一体的职业培训包,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职业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便捷化。三是继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工作。2010年起在全省216个试点进行劳动技能远程培训,利用互联网为农村劳动者提供自动式、互动型、视频化的技能培训,通过播放优质课件,实现足不出门就可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下一步,我们也将这种培训模式运用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中。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