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根治欠薪

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撑起劳动者“安薪伞”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3日          编辑:省人社厅苏扬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嘉 宾:

  河北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胡雄龙

  辽宁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局长姜德明

  山东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处处长杨卫华

  根治欠薪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必选项、必答题

  记者:近年来,围绕根治欠薪,人社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做好根治欠薪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胡雄龙:工资是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益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姜德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为我们做好根治欠薪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事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就是鼓励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就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事关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必选项、必答题,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大局,人社部门作为政治机关,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义不容辞。

  杨卫华: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农民工已成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契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价值所依。

  “走在前、开新局”,打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近年来,您所在的地区针对根治欠薪,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胡雄龙:近年来,河北省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积极构建“源头预防、过程监管、依法清欠、违法惩戒”的综合治理体系,根治欠薪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建立高效管理体系,把根治欠薪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部署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共治,纪委监委全程介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完善制度机制,以“两金三制一入罪”制度体系为基础,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等20余项制度文件,为依法治欠、综合治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畅通维权渠道,高效运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和省级联动处理平台,畅通225部维权电话,规范201个服务窗口,大力推行网上投诉、扫码维权,构建起网络、窗口、电话、二维码、信箱“五位一体”维权网络,实现维权诉求全天候无障碍受理。四是多元化解欠薪案件,建立调解、立案、仲裁、诉讼多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联合督办、约谈问责等措施,用足行政、司法、信用惩戒等手段,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兜底保障作用,确保欠薪问题就地解决,随出随清。五是强化源头治理,压茬开展根治欠薪系列专项行动,推动制度全覆盖、实运转。大力推广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的做法,压实企业工资支付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将欠薪隐患化解在企业内部、化解在前端。六是数字赋能高效监管,建成省级集中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资金拨付全环节管控、工资发放全周期监督。

  姜德明:辽宁省根治欠薪工作具体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两项制度、三大行动、四项举措”等10个方面。一个平台,即搭建辽宁省欠薪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动态监管。两项制度,一是建立了分管副市长和县区主要领导“双包案”制度;二是对涉及欠薪的信访问题实行人社、信访“双交办”工作制度。三大行动,一是开展“根治欠薪、使命必达”行动,着眼保护农民工劳动所得,与落实“六稳、六保”有机结合,完善“事前有预防、事中有监管、事后快处置”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结合工程建设领域工作性质,分别开展“春夏秋冬”一季一主题专项行动。三是开展“三走进”普法宣传行动,采取“走进工地、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形式,开展立体化、多层次的集中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四项举措,一是建立“人盯人,人盯项目”制度,抓好项目监管责任落实;二是实行“四清零”“四兜底”办案新机制,加大案件化解力度;三是建立工作专班制度,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直插一线,不实现根治欠薪目标不收兵。四是落实三个“不过夜”,即线索受理“不过夜”、转办立案“不过夜”、舆情稳控“不过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辽宁省基本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杨卫华:山东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常态管控与专项治理、技术创新与法治保障、纾困解难与权益维护“三结合”,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得到不断完善。在责任落实上,将根治欠薪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省委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督查,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压实政府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多头分治”向“协同发力”转变。在源头治理上,坚持预防、查处、惩戒“三端”发力,通过专项审计、三方评估、有奖竞答、送法进企等方式,推动制度刚性落实,实现“分散零碎”向“系统完备”升级。在监管执法上,建成全省统一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出台平台管理办法,累计纳入项目2.83万个,548.63万名农民工实现实名制管理;设立工长、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公益岗,实施无欠薪、劳资专管员职业化、数字监管等试点,实现由“刚性执法”向“服务执法”迭代。在欠薪核处上,制定欠薪线索办理规范,推动仲裁监察联动,创新“一案多查”“双交办”“速裁庭”机制,实现“整治攻坚”向“常态长效”蜕变。

  聚焦痛点难点,根治欠薪不松劲

  记者:当前,解决欠薪问题还有哪些痛点难点?

  胡雄龙:由于欠薪问题具有复杂性、顽固性,虽经持续整治,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比如,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依然不够规范,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资质、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屡禁不绝,对源头预防欠薪造成不利影响。快递、网络直播等新业态领域具有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多、流动性大、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等特点,劳动争议纠纷易发多发。一些施工企业和个人借讨薪名义讨要工程款和其他经济利益,导致虚假讨薪投诉不断增多,甄别核实占用了大量执法资源,干扰根治欠薪工作。

  姜德明: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资金链紧张问题逐步传导至劳动关系领域,欠薪风险和解决难度仍然较大。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仍然不规范,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乱象仍然存在。以讨薪为名讨要工程款的“搭车维权”案件较多,为办案带来困扰。

  杨卫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部分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矛盾风险向工资支付环节传导。部分地区超财力建设,为政府投资项目欠薪埋下隐患。部分烂尾多年、停工项目遗留问题突出,调查取证难,约定兑现难。另外,加工制造、平台经济等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工资支付能力下滑,欠薪矛盾凸显,呈现点多面广、局部多发的态势。

  记者:为更好地推进根治欠薪工作,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接下来将如何做好监察工作?

  胡雄龙:我们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防治,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持续拓宽维权渠道,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接诉即办质效。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实现欠薪隐患精准排查预警。四是综合运用行政、司法、信用惩戒等手段,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姜德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根治欠薪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队伍。将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工作,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将根治欠薪治在平时,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杨卫华:强化责任“抓落实”,层层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制度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欠薪风险。多方联动“防欠薪”,发挥根治欠薪议事协调机制作用,用好方方面面社会力量,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欠薪。优化技术“强监管”,深入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健全完善预警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比对,确保项目、人员应纳尽纳。整合力量“治欠薪”,打好行政执法、调解仲裁、刑事司法“组合拳”,实施专项攻坚,做细日常监管,及时妥处欠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