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根治欠薪

言论|种聪 白林: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3日          编辑:省人社厅苏扬         来源:中国农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第一支柱,农民工就业稳定对强化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扶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稳岗就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23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2023年,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达到了3396.9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也实现了稳中有增。农民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国家也相继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仍然存在短板弱项,受年龄、健康、学历等因素限制,导致农民工老龄化严重且技能素质偏低;就业渠道部分以熟人或老乡介绍为主,信息获取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受到工资拖欠、就业歧视等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大龄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留下难、回乡难。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充分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安排,从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权益保障、机会公平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就业渠道多元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要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同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

  就业服务专项化。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收集农民工就业和零工信息,并指导企业合理安排岗位。加强农民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提高农民工的岗位匹配度。

  就业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实施新一轮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基本公共服务、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和融入感,确保愿意留城的农民工“留的下”。另一方面,也要保障进城农民工在农村的各项合法权益,确保愿意返乡的农民工“回的来”。

  就业保障公平化。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各地应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鼓励更多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进一步提升农民工退休后的福利保障。

  就业政策精准化。保障特殊群体就业是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的重要目标。做好对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增强脱贫地区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这决定了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底色。大龄农民工、脱贫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从“体力型”转“技能型”难度较大。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精准施策。如提供简单的技能培训,尽量避免大龄农民工“清退令”的绝对化和随意化,统筹用好现有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