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一年来,各级人社部门自觉主动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突出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争议处理、行政指导、监察执法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深化根治欠薪、加强基层劳动关系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 ——编者
不断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人社部不断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持续推动落实《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等政策文件,指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依法依规制定和修订订单分配、报酬支付等平台劳动规则。辽宁省加强对平台企业规范用工的指导,倡导建立合理工作安排与报酬支付机制;云南省施甸县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集中行动季”专项行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开展“双随机”专项检查,督促新业态企业落实用工主体责任。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各级人社部门不断健全劳务派遣监管机制,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探索开展劳务派遣单位等级评价办法,规范劳务派遣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江西省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工作的通知》,在严格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加强劳务派遣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京津冀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劳务派遣合规用工指引》,引导劳务派遣单位依法依规开展劳务派遣经营活动。
促进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2024年,12个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有力保障了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工资价位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分职业和分岗位等级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和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企业在人社、工会等部门联合指导下,与职工协商签订技能人才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浙江省制定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操作指引,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
强化调解仲裁化解争议纠纷
各级人社部门聚焦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通过劳动仲裁、争议调处等有效化解纠纷,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多方联动,凝聚工作合力。人社部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建设情况考核工作,对各地存在的共性问题印发通报集中整改,并逐省提出改进措施。今年1月,人社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6部门印发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通知,整合调解优势资源,切实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多头跑”问题,已建立一站式调解平台1530家。完善在线调解平台,优化调解流程和时限,帮助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重庆市建立30余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调解体系,建立健全“人社+工会+司法+法院+N”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处置机制。四川省自贡市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联调中心,整合人社、政法委、司法等7部门力量,构建部门联动、多元参与的矛盾化解体系。广西百色市整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窗口受理服务职能,设置劳动保障维权服务窗口。
树牢底线意识,抓牢风险防控。加强监测、完善预警,靠前发力,优化应对处置。各级人社部门牵头落实劳动关系领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重要节点风险防控。湖北省孝感市建立全域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落实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月报告和舆情风险监测制度。
持续治欠让农民工安“薪”
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注重功夫下在平时。4月至9月,人社部首次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安薪行动”。开展普法宣传10万人次,组织专题培训1562场次,选树标准化“安薪项目”9983个,引导企业将制度落实有机融入日常用工管理,有效发挥制度源头防欠的治本作用。11月,人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完善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径,以实际行动为农民工筑起一道坚实的安“薪”防线。打好岁末年初攻坚战。11月1日至2025年春节前,在全国部署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政府、国企项目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化欠薪治理。12月19日,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动员部署会。吉林省重点从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设“薪安吉林”项目、完善监察执法信息化平台和开展冬季专项行动四项举措抓好落实;山东省青岛市压茬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等,点对点通报重点欠薪企业。
高压震慑,从严从速查处欠薪案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密常态化巡查,做到投诉接诉即办、案件快立快核快处快结。坚决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做好欠薪违法失信联合惩戒,定期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严重的,按规定计入企业综合评价记录,依法实施失信惩戒。江苏省盱眙县组成工程建设领域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加强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数字赋能,提升监管精准性和实效性。各级人社部门加快运行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动态监测欠薪风险。通过设置欠薪风险预警“触发点”,实现分类分级动态预警。北京市建立本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广东省广州市推广使用“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河南省商丘市加强大数据分析排查,提高欠薪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效率。
提升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
3月,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召开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暨经验交流会,表彰激励了在全面保障职工权益、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商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100个先进集体和299名先进个人,奏响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曲。
为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服务水平,各级人社部门紧盯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精心培育出一批优秀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湖北省黄梅县基本实现劳动关系站点县乡村三级服务全覆盖。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沿江运行中心,构建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劳动关系服务网络。湖南省娄底市经开区构建实体服务大厅、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劳动关系服务。一年来,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速度加快,涌现一批典型平台,积极发挥规范企业用工减少劳动纠纷发生的作用,有效减轻后端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压力,劳动关系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力破解。
持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打造覆盖范围广、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优的队伍体系。统筹各类企业、基层平台、有关社会组织,引导行业调解、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人员加入队伍,充实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落实法律法规、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源头防范化解劳动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山西省明确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共设四个等级;黑龙江省绥化市举办示范培训班,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水平;安徽省建立仲裁院内部“传帮带”机制,通过骨干仲裁员与青年仲裁员联合组庭等多种形式,提升青年仲裁员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