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记者牛玥)10月23日,在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的技能人才成果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位吸引众多参会人员驻足观看、连连赞叹。
大连花盖蟹、葫芦岛海参、营口对虾……无论是从形态还是色彩来看,都与实物别无二致。恐怕只有尝一口,才能分辨这究竟是海鲜,还是逼真的面点。
大连钟氏面塑非遗传承人王常琳介绍:“面塑的颜色,主要是在和面时加入了各种颜料,对于比较大的作品,还会在面里面加入金属骨架以及独特配方,让它得以长期保存,不会塌陷、开裂、发霉。”
盖州传统家具非遗传承人“虎木匠”则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虎木匠”原名王虎,他所制作的家具不用钉子或五金件,只单靠穿插、咬合、镶嵌等技术。他表示:“我传承的是‘全榫卯、一木连作’等技艺,仿制的是明末清初的家具,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了解、欣赏传统工艺之美。”
走过绒绣展台,记者被与博物馆藏品一模一样的绣品吸引住。这乍一看好似相片的绣品《红山女神》便是出自建平绒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杨希彬之手。
建平绒绣,素有“绣品皇后”之称,是采用纯羊绒线在特制的亚麻底布上,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创作的艺术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杨希彬自豪地说:“建平拥有全国最大的红色文化绒绣展馆,我们的绒绣作品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在国内多家展馆都有收藏。”
在木雕展台上,一筐筐圆润饱满的樱桃、晶莹剔透的荔枝、干巴巴的红枣摆放整齐,刚想拿到嘴边咬一口,却闻到了檀木香。原来,这些“水果”都是由辽南手工木雕第七代非遗传承人孙景年雕刻而成。
辽南手工木雕精心选用核桃木、松木、椴木等雕刻材料,通过裁料、细雕、打磨、上色等工艺流程,制作成家具、摆件、手把件等。说起手工木雕的历史,孙景年侃侃而谈:“我们家最早是闯关东过来的,定居辽南也有两百多年了,做手工木雕的手艺也传承了两百多年。区别于南方的小巧精致,辽南手工木雕往往大气粗犷、格外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