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职业能力建设

“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变以务实举措推动辽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5日          编辑:省人社厅张宇         来源:厅行政审批处(政策法规处)

  辽宁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牵引,坚持“制度化、精准化、项目化、平台化、一体化”同向发力,推动全省培训工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四五”以来,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开展补贴性培训138.1万人次、支出培训补贴28.6亿元。推动技能人才增长4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1万人。

  一、“制度化”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培训工作,多次强调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技能人才基础工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出台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9〕14号)等多项职业培训政策指导性文件,夯实职业培训工作基础。今年5月份,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辽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23〕13号),抓实配套政策出台,研究制定做好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政策文件,引导技能人才结构优化。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服务提高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质量的通知》(辽人社〔2022〕30号),进一步强化培训监督管理。

  二、“精准化”供给,提升培训质效

  坚持构建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的培训工作体系,从培训项目、补贴标准、培训对象等3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培训项目回应市场需求。紧贴辽宁产业发展需求,按季度及时编制发布急需紧缺技术工种参考目录,引导各类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等环节集聚。目前,已发布5批255个急需紧缺技术工种,促进了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二是补贴标准回应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资源优势,普遍设立企业培训工作站,结合急需紧缺技术工种参考目录,为企业订单定岗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对获得参考目录中职业(工种)对应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补贴标准可在现行基础上提高不超过30%。三是培训对象回应社会需求。以提技能促就业为目标,结合不同群体需求,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以及“两后生”、残疾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等分级、分类实施培训,助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公平公正社会环境。

  三、“项目化”实施,丰富培训载体

  坚持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载体化,推动各项培训政策有效落实,助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一是实施“技能兴企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以“万名学徒”“万名技师”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新型学徒制培训,深入实施技师培训项目。全面推进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保障“千名领军人才”计划。重点推动规上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人人持证”,加强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二是开展“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行动。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广泛开展大学生专业转换培训等,鼓励省内高校积极申请社会培训评价机构资质,完成高校从培养到评价的技能人才培养闭环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持证率。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创建行动。指导各地市立足本地区特色产业,打造技能培训一市一品,每个地市至少创建一个带动就业人数多、技能特色明显、具有品牌效应的地方特色技能培训品牌,充分发挥带动就业创业和助推产业发展的品牌作用。四是开展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全省百万人次练兵比武,充分发挥以赛促训、以赛聚才作用。

  四、“平台化”运行,强化监督问效

  积极建设全省职业能力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职业培训管理、人才评价管理、技工院校管理、技能大赛保障、项目评选管理、人才及专家库等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全领域全链条信息化管理。一是坚持培训全过程管理。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工作,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实行培训机构管理、培训班期申报、培训学员申报、培训过程监管、培训结果导入、培训补贴申报及发放全过程管理。针对开展新型学徒制的涉密企业或岗位、危险作业环境岗位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培训过程“承诺制”管理。二是坚持数据省级集中。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深入挖掘历史数据,即时归集当期数据,确保全省数据横向上和纵向上实现省级集中管理,全过程记录技能人才培养轨迹,有效规避跨地区重复申领培训补贴风险。三是坚持数据联动共享。推行系统数据与教育、社保、就业、劳动用工备案、公安以及部协同平台等的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全力简化培训主体、参训主体的办事流程,校验参训学员补贴领取资格,规避错发风险。

  五、“一体化”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我省已基本形成了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培训工作合力。横向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人社、财政、教育、农业农村、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构建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逐步健全共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纵向上,保持与国家人社部对口司局的密切联系,始终坚持在吃透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在我省不折不扣落实。对各市,通过业务培训、座谈研讨、现场办公、实地走访等方式加强工作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指标分解、考核问效、督导调研等方式压实各地责任,确保培训工作高效落实。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领导下,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推进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