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社厅20条措施保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全力托举人工智能科创人才
本报沈阳讯 (通讯员 辽仁轩)近日,辽宁省人社厅出台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支持和保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明确20条具体措施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实施“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专项行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需求,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深入开展专场招聘、校企合作、劳务对接等个性化服务,“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匹配用工。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考核方式直接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技人才,直评特聘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退休返聘等方式柔性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参加全省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为相应级别职称。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开设人工智能领域新的职称评审专业,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自主评审。引导企业建立符合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向贡献突出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领域“数智工匠”队伍。联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匠才助推振兴”和“技能兴企·强链增收”两大行动,“十五五”时期计划每年培养青年技术技能人才3万人次以上。将国家新公布的人工智能相关职业(工种)及时纳入急需紧缺培训目录,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最高20%的培训补贴标准。推进“新八级工”制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支持符合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短平快专业转换技能提升培训。
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人社领域应用场景,运用大数据分析,动态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深挖人社行业领域智能化应用需求,推进人社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体旅等领域大数据互融互通,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技术,搭建“智能导办系统”,提升业务办理快捷性、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