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信息2020年第11期
沈阳市人社局:强化社保扶贫兜牢民生底线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沈阳市人社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行横向和纵向联动、互动,全力助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保,确保社保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目前,建档立卡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共计7万余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其中60周岁以上人员社保待遇100%发放。
多维度打“主动战”
借助媒体平台。市人社局先后联络沈阳日报、辽沈晚报、华商晨报和人民网、东北新闻网等5家主流媒体和网站,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政府为其缴纳社保费,已满60周岁以上的人员不用缴费,直接享受社保待遇”的惠民社保扶贫政策亮点、精点、看点进行报道。家住于洪区南阳湖街道张女士、新民市大民屯镇赵女士看到惠民政策消息后,激动地说:“个人不用缴费,就能享受待遇,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并把这一消息传遍左邻右舍、大街小巷。
依托区、县开展工作。市人社局调动各区、县人社局与200余个乡镇(街道)劳动助理或其他兼职经办人员,建立社保扶贫工作微信群。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与2800余个村(社区)会计或兼职经办人员,也建立社保扶贫工作微信群。由市人社局利用微信群,就“社保扶贫对象范围、政府代缴档次、享受待遇时间”等问题,统一发布社保扶贫政策问答,便于劳动助理和经办人员了解和掌握社保扶贫政策。一些乡镇劳动助理深有感触地说:“社保扶贫政策,掌上就能随时随地查询和了解。”
发挥扶贫干部作用。各驻村扶贫干部发放社保扶贫政策宣传单5000余份、张贴宣传画100余张,解答贫困人员最关心、最担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0余人次。法库县三面船镇二台子村扶贫干部刘志成在对贫困户走访中发现,一些贫困人员担心享受到社保待遇后享受不着低保待遇。他找来社保扶贫政策宣传单,面对面耐心细致地解答:“社保基础养老金不计入家庭收入,两个待遇都能享受”,使愁容满面的贫困人员打消了心里顾虑。
携手并肩打“歼灭战”
采集贫困人员基础信息。全市200余个乡镇(街道)劳动助理(社保干部)及2800余个村(社区)会计或指定代办员走村入户,采取“看、听、问”的方式,历时一个月,认真记录贫困人员现状,采集和整理贫困人员信息10万余条。
实行人员信息核实比对。局社保中心依托采集到的贫困人员基础信息,每月与国家人社部下发贫困人员数据、民政部门提供贫困群体数据、本系统社保数据进行比对,与公安、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咨询相关联人员信息,认真细致地逐层面、逐个人确定参保人员,决不让一名贫困人员参保掉队。作为这项工作负责人刘波,年近60周岁,亲自核实比对信息,长时间用眼疲劳,使得老花镜度数不断增长。在她的带领下和同志们努力下,共筛选建档立卡人员、低保对象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8千人,在校学生、参军服现役等人员2万余人,准确无误将7万余人符合条件参保人员名单下发给各社保分中心,办理参保手续,并实现每月新增多少就参保多少,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组合拳”打“阻击战”
破解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针对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代办员办业务技能不强、不精的问题,市人社局会同区、县(市)人社局及农商行等相关部门,先后在贫困人员较多的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组织培训,安排3名社保业务能手、农工商行业务骨干集中授课,就贫困人员办理参保登记、贫困人员信息入户核实等业务,为500余名代办员进行系统培训。一些代办人员说:“这课听了解渴,一听就明白、马上就能操作。”
破解寻找参保人的难题。一些建档立卡人员、低保对象长期在外地居住,有的户在人不在,有的根本没有联系方式,市人社局调动区、县人社局,发动乡镇、村(社区),通过贫困人员左邻右舍了解其行踪,通过扶贫对象亲属、邻居、同学、朋友想尽一切办法查找。康平县胜利街道文化村的叶凌飞,已经在外地生活多年,工作地点不固定,手机经常换号,村会计范云海通过走访他的亲属、同学、朋友,费尽周折找到当事人并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叶凌飞激动地说:“你们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太让我们贫困人员感动了!”
破解特殊群体参保的难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有一部分是智力障碍人、精神障碍人,有的常年卧床不起。这部分人员个人无法到银行办理银行卡,导致无法办理参保手续。针对此类情况,市人社局主动与区、县人社局沟通,协调乡镇一起开展工作。康平县二牛所口镇二牛村建档立卡户贺迎新,因患精神疾病长期在铁岭市开原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其父母年迈多病。镇劳动助理刘欢家访时得知此事后,立即通过康平县社保分中心联系县信用社,采取特事特办方式,在当事人确实不能到场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银行卡及参保缴费手续。贺迎新父母收到参保卡后感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多亏了党和政府社保扶贫政策,除去我们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啊!”
营口: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提速
营口市人社局加大力度开展稳岗返还工作,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截至目前,为552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117.81万元,惠及10.17万人,稳定岗位10.17万个。仅一个月时间就完成省稳岗返还计划3900万元的208.4%,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护航行动”全面提速。
针对疫情影响,营口市人社部门联合多部门,按照“特时、特事、特办”原则,利用数据平台主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和平台,发布稳岗资金初审合格企业名单及复审材料,尤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电话沟通和上门服务等主动靠前的服务方式,迅速完成返还资格确认、信用核查、政府审批、资金转账、到户拨付,确保将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快速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