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8日          编辑:省人社厅于湛         来源:中工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是重中之重,我们要锚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积极打造人才发展新生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辽宁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目前,我省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已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后我们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把人才工作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要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着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事业中来。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赋能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我省要围绕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目标,坚持外引内培、引育并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要培养、集聚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人才、支撑智造强省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以人才引领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树立“产才融合”理念,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以产才融合为发展蓄势赋能,优化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推进重点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关键行业,引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等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探索形成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各类创新人才综合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依托我省在资源、产业、科教、人才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学科融合培养研究型人才、以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更深层次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不断提高,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人才最看重的不仅是优待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更需要承载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因此,我们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要加强对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促使其低门槛享受专项培养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园区免租减租、优势学科建设支持等优惠政策,不断健全人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要不断提升创新平台水平能级,加快推进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等重要的战略策源地建设。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中心等。要建设好高等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优势。要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科技研发平台,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顶天立地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高端研发机构,构建充满活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把更多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人才是否留得住,关键看环境和服务。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氛围,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格局。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更加灵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聚焦人才最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对人才落户、家属安置、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各方面提供保障服务,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要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措施,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