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15345名贫困劳动力找到工作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脱贫攻坚战中,铁岭市人社局通过组织招聘会促进外出务工,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强化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帮助贫困群众用劳动解决难题、改变现状。
铁岭市人社局坚持将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谋划、推进,逐项分解落实任务目标,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做实做细。市人社局根据工作目标制定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提出“六个一批”工作举措。每年年初召开全市就业扶贫工作会议,指导县区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并根据阶段性工作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专题会,确保符合帮扶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组织招聘会推荐一批。为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积极对接企业,收集岗位,通过“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招聘活动实现岗位对接。近年来,累计举办50余场招聘活动,通过采取线上线下招聘、宣传推介、组织输出等途径,帮助近2万人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就业。
技能培训输出一批。鉴于大部分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劳动报酬少的情况,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组织各县区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工作。西丰县通过培训下乡,把培训项目“送下去”,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扶贫专班”,把贫困劳动力“请上来”,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包交通、包食宿、包提升”的职业培训。昌图县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所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将贫困劳动力输出到沈阳、大连等地就业。近年来,铁岭市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
扶贫载体吸纳一批。铁岭市广泛宣传就业扶贫载体政策,积极引导扶持经营主体建立扶贫车间,打造更多载体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认真落实扶贫载体扶持政策,及时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和以工代训补贴。几年来,铁岭市共建立37家就业创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766人,发放奖补资金78.8万元。
事业单位招考一批。铁岭市高度重视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铁岭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制定面向贫困家庭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方案。2019年,406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招考,193人通过考试上岗就业,3人国企安置、27人公岗托底安置,183人通过企业推荐、自主择业就业。2020年铁岭市共有375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其中,61名毕业生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已上岗就业,其余314名毕业生通过企业推荐、自主择业、公岗兜底等方式全部实现就业。
送岗位下乡上岗一批。各县区积极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将岗位信息印制成宣传单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贫困劳动力家中,装进扶贫口袋里,让贫困劳动力坐在炕头上就能了解最新岗位信息,还针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建立了微信群,及时发送就业岗位信息。
村级公岗兜底一批。为解决因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铁岭市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运用就业资金、地方财力和行业部门政策,积极开发保洁保绿、山林防护、道路维护、治安协管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能胜任岗位的贫困劳动力。目前累计安置14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村级普通公岗793名,短期公岗76名;通过地方财力或行业部门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531个,有效解决了无法离家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昌图县下二台镇洪家村马云龙一家因病致贫,2019年,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防火期负责森林防火,平时在村里负责环境卫生清理,每个月能挣到450块钱工资。除了工作收入,马云龙一家还能享受到村里合作社给贫困户的分红。2019年,马云龙家的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实现了脱贫。
西丰县平岗镇通过招商引资把铁岭蓝蜻蜓袜业有限公司引到镇里投资建厂,公司设立了扶贫车间,40多个贫困户在车间就业,从此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赵国涛是其中之一,他很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来晚走,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家庭贫困状况。经过扶贫车间培训后,他负责袜子的定型熨烫,每个月有了固定的工资。“我和妻子过去在外务工,老人孩子全都照顾不上,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袜厂工作,一年能赚7万多元,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不耽误农活,扶贫车间彻底解决了我家的收入问题。”赵国涛说。
“自从出去打工,我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日子再也不是凑合过,每天都有新奔头。”清河区杨木林子镇郎家屯村郎牧棵说。郎牧棵曾经因病致贫,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去年他鼓起勇气到河南工地打工。到工地半个月后,郎牧棵掌握了钢筋工技术,每个月能挣5000多块钱。现在,他一年在外打工五六个月,收入3万多块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铁岭市适龄贫困劳动力27738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5345人均已实现就业,其中,外出务工6564人,县内灵活就业6865人,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869人,扶贫载体吸纳766人,贫困大学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安置254人,贫困家庭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安置27人。